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4-10-23 16:10:36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1

内容摘要:我们于20xx年8月~12月,对桃花江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关键词:学习心理、学习态度、教育价值观、心理特点??

一、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对于那些消极的心理我们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1、具体目标

①调查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②调查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③研究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2、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和交流探讨的方式进行调查,其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等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桃花江镇中学的在校学生之间进行,共发调查问卷100份,回收调查问卷96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87份,无效调查问卷9份,调查问卷回收率93%,调查问卷有效率87%,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78%的中学生认为读高中的目的是为了考大学,20%的中学生认为读高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有2%的中学生还不知道。 这说明当代中学生绝大部分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

1.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83%的中学生都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学习,独立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这表明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应做什么和该怎么做,都有较强的自控能力。14%的中学生其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而且经常不能够独立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经常东抄西抄,虽然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但自控能力有待加强,时刻需要有老师的监督。3%的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整天无所事事,从来没有独立完成过老师布置的任务,即使有老师的督促也没有用处,这是比较危险而严重的教育问题。13%的中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而87%的中学生则认为学习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这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家庭压力和社会影响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当代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主要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和影响。据统计,84%的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11%的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5%的中学生不想学习。这与他们来自压力的“读高中考上大学”意识浓烈是相一致的。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不想学习的中学生数其所占的比例还是相当大的。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1%的中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

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所讨厌的课程中,英语作为高中的核心课程之一,竟然有6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这与我国现实社会中一些现象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也是一个在

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一直争论的话题,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经过对调查问卷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同。

2.1教育价值观具有多元性、务实性、功利性的趋势

大部分当代中学生早已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从而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学习成绩优秀的中学生自然而然要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经济好且学习成绩一般的中学生也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经济很好且学习成绩很差或家庭经济很困难但学习成绩很优秀的中学生也纷纷想方设法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务实性和功利性是当代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当代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2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趋势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

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四、讨论(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1、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1.2、家庭、社会对中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学生学习需要是起对一定社会生活环境要求的反映 ……此处隐藏33358个字……和克服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代替心理教育的片面倾向,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学校正常的教学中去。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他助到自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可以采取宣传普及心理学常识(通过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和讲座的形式等)、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以及推广集体辅导、朋辈辅导的形式,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健康向上的心境。

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矫治。

3、加强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一定要讲究实效、慎重、科学,并注意把握时机。根据上海等地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的经验,初二年级是性教育的关键期,从这是开始系统地对他们进行有关方面的教育,并将这种教育有计划的延伸到高中阶段,是十分重要的。

4、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通过讲座、讨论、宣传材料等方式,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聘请有关专家和教育先进工作者介绍符号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经验,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以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5、重视家校沟通的途径 建立家庭和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相互配合,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因此,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6、重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课余时间参加业余活动,有利于中学生多种才能的发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生活更有乐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丰富,心理紧张得到缓解。

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脑力、体力的效率,改善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三)积极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对于学生来讲,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锻炼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青少年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持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

其次是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近,表现自我防御行为就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特别是女同学要摆脱“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缚,充分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

第三就是要学会自觉地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健康的情绪,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对身心的伤害减低到最小的程度。第四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科学用脑,这个对处于紧张学习阶段的高三、初三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总之,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应密切配合,综合治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11

调查步骤:

1、 向全体初二学生发放《当代中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表》;

2、 根据调查的情况仔细分析,找出造成当代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3、 通过和一些典型的学生的交流,帮助他们分析心理压力的症因所在,进行疏通,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压力过大的困惑。

三、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

1、86%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8%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心理压力,6%的学生不确定。事实上,有心理压力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学生多用好烦、太沉重、好辛苦、非常郁闷等字眼来形容心理压力,这表明学生的心理压力已经超负荷了。

2、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学习、人际关系及环境方面。

首先,学习方面造成的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考试;成绩排名;学习方法。

(1)当谈到考试时,67%的学生的反应是:紧张、害怕、厌烦、讨厌、想逃避等消极情绪,1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平常心。考试时适当的紧张是有益和正常的生理反应,但过于紧张或害怕等情绪容易形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在考试中发挥正常的水平,树立自信心。

(2)考试结束后,70%的学生认为最关心的是成绩,65%的学生认为最不想知道的是成绩排名。成绩是学习效果的反映,学生对于成绩的关心和获得高分的愿望自然十分强烈,却畏惧成绩排名。成绩排名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固然是激励与肯定,同时也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他们必须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否则,被师长视为不正常;而成绩排名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击败,受老师冷落同学歧视家长责备,背上沉重心理负担,甚至自暴自弃。可见,成绩排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沉重的心理压力。

(3)是否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没有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感到苦恼、无助,带来心理压力。

其次,人际关系方面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紧张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

(1)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目标过高与孩子的实际差距太大;父母平时对孩子过问很少,一旦出问题却沉不住气,采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方法对待;父母不愿倾听孩子的诉说,而以家长权威压服孩子;父母爱将孩子与他人比较……41%的学生认为这些容易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继而带来心理压力,59%的学生则认为与父母的关系是和谐的。

(2)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也会给中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中学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30%的学生表示不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视,或误解、猜疑等,为此深感烦恼。

(3)相对而言,82%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较为和谐,而老师的批评、老师不公平对待、评价不当或对学生不够理解、不够真诚则容易在师生关系上造成学生心理压力。

再次,环境方面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

5、我们应该利用学生这股热情引导他们成为未来时代的先驱!然而,加强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增强学生对网络暴力和色情网络等不良影响的抵制能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教学方式,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则显刻不容缓。网络是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媒体。开办心理网站,应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网上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疏导,帮助他们排遣心理压力,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诚然,必要的压力是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推动力,为全面发展而付出心血和汗水正是中学生成长过程所必须承担的压力。但是,当前中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而许多是不应该背负的, "减负"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减轻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全体教师、学校、社会联起手来,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因此,学校有必要对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长期的研究,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