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渔歌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渔歌子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词和词牌。
1、在中国的诗歌宝库中,有很多诗词是写钓鱼的。例如: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2、这节课,我们去欣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感受他的钓鱼世界。
3、咱们先来读读标题——渔歌子(指名读)。
4、“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什么是词牌呢?
5、看到《渔歌子》,你能想象这首词的内容吗?
二、初读,读得有点“词”味。
1、自由读。下面我们来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至少读三遍。
2、指名读。指三名不同程度的后进生、中等生试读。
纠正读音:白鹭、鳜鱼、箬笠、蓑衣?
注意停顿:划出节奏,读出节奏。
注意押韵:白鹭飞,鳜鱼肥,不须归。
3、齐读。评价:真好!不少同学登上第三个台阶了,有点词味儿了。
三、品读,感受诗词画面美。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一起进一步品味这首词。词的作者张志和,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的词更有特点。张志和有个好朋友叫颜真卿……
板书:词中有画? 画中有词
1、读出词中画。
*听。我们要想读出词味儿,除了注意停顿、注意押韵,还要读出词中的画面来。闭上眼睛,听听配乐朗诵吧。
*再听。你的脑海中有画面了吗?再听一遍。
*说说。画面上都有些什么?把相关词语用横线划出来。
*再读。谁能把词中的画面读出来?点两名优等生试读,评价。
*齐读。全班同学齐读一遍。
2、画出词中画。
过渡语:读得真好!老师都清楚地感受到那个美丽的画面了。这样吧,我们一起共同用粉笔画出来,好吗?
师生小结:画面美吗?美在哪儿呢?引导学生看黑板,师生共同描述:第一,美在色彩协调……第二,美在动静结合……
3、品读词中画。
过渡语:这画面太美了!几支粉笔哪能表现出来呢?一起读出来吧。
*师:瞧,这桃花,这流水,让老师想起一句诗——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
*师:这斜风,不就是 “吹面不寒杨柳风”吗?读句子
生:吹面不寒杨柳风,风里带着……
*师:这细雨,也正是——读句子
生:雨丝细细的,像牛毛……
*师:此景此情,让我们情不自禁想吟一曲《渔歌子》
?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师跟上节奏指点黑板相应的画面)
4、想象画中人。
过渡语:“斜风细雨不须归”。谁“不须归”啊?呵呵,原来是这位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渔人。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里。这位渔人虽然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但非常耐人寻味。他是谁?为什么“不须归”呢?
*词人简介。
到底是“不用归”还是“不想归”呢?看看词人简介。你读懂什么了吗?“贬官”、“隐居”、“烟波钓徒”,这位渔人很有可能就是词人张志和!
*想象神情。
师:(引导看黑板渔人背影图),如果说这位渔翁就是张志和,那么此时你一定看到他的神情了。想象一下,他的神情是怎样的呢?
生:……
师:选一个最准确的词语来描述他的神情吧。板书:悠闲自在
小结:看样子,“不用归”也好,“不想归”也好,“不愿归”也罢,都对!但都不及一个“不须归”来得爽快,来得自在!
*情境诵读。
来,让我们静静地坐在乌蓬船上,或者站在古老的石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带着桃花味儿的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悠闲自在地吟诵——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重复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拓展读,品味词人“钓”之蕴。
*过渡语:好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
*拓展:我们的猜想究竟对不对呢?有词为证,验证一下。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轻声读出来。
*品味:哥哥的这首词写什么?让我们对照兄弟二人的词,仔细品味。我当哥哥张松龄,你们就是弟弟张志和,咱们来一次作词、和词吧。
五、回味读,升华诗词“钓”之情。
1、读苏词。
潇潇春雨洒江天,渔人垂钓好悠闲!《渔歌子》这首词流传至今一千多年,很多文人墨客争相填写传唱。
出示苏轼《浣溪沙》,学生试读。读着读着,发现什么了?是啊,苏轼也曾贬官黄州,他太喜欢这首词了,于是乎,一字不漏,直接把它纳入自己的词中。
2、吟唱。
词是用来唱的。最后,请大家跟我一起深情吟唱这首词,让它在我们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张志和
词中有画 画中有词 悠闲自在
(画面)
渔歌子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 :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3、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感受词的音乐美,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意境,导入课题
1、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放松一下,请你看看画面,猜猜是哪首古诗,背一背。(课件出示:《江雪》《忆江南》《小儿垂钓》)
2、教师: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歌中其实有一首是不一样的?(词)那什么是词呢?(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3、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课件出示古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诗词积累,巩固诗与词的区别,进一步了解词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创建学习古诗词的氛围,初步入情入境。】
4、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5、了解作者及背景: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 ……此处隐藏18953个字……
师;很好,把这些美的画面带到句子中读读。自己先读,(指名朗读,男女分角色朗读)
三、想象,品出词中画
师:颜真卿称张志和的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词中的画面。) 课件
师:你的脑海中有些画面了吗?试着读一读,脑中最清晰的那个画面要让别人也能感受到。
生:(朗读) 随机指导
(还有谁能发现这其中美好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人?看到了什么景色?)
师:同学们的感受能力真不错,拿起笔划一划,词中写了哪些景物?
交流:你发现了哪些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师:不仅是这些景物啊,还有很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
生:我看到西塞山是郁郁葱葱的,虽然词中没有写到山的颜色。
师:好,透过词看颜色。
生:粉红的桃花一大片。还有白鹭和蓝天的颜色。
生:流水是绿的,因为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水也绿了。
生:还有青箬笠,绿蓑衣。
师:这样说着,我似乎觉得这画面中还有一些声音、还能让人闻到一些气息。来,静静地,让我们走进这画面中,听——再闻闻——
(课件:流水声、鸟鸣声、蛙鸣……)
交流:你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师:(音乐)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云雾缭绕,一群洁白的鹭鸶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露珠飘落水中。溪水唱着歌儿,哗哗地流向远方。吸一口气,还能闻到桃花淡淡的清香。鳜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一位身披蓑衣的老渔翁就这样静静地垂钓着。从你陶醉的眼神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画面了,拿起笔,用心写下你看的画面。
生:(写话)
生1:我看到……(你站在哪儿看的?)
师:这桃花,这流水,正让我想到了这句——生: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
师:这就是——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这斜风,真是 “吹面不寒杨柳风”
师:这就是——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咱们对读,男生读画面,女声读词句)。
师:这细雨,又是怎样的细雨呢?也正是——细细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大地全笼着一层轻纱。(机动)
师:这般情景,不禁想吟诵一曲——《渔歌子》。(生齐诵)
师:(桃花流水,斜风细雨中,还有一个背影,青箬笠,绿蓑衣)。此时,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样的?(他的心里是怎样的?)
(悠闲的,自在的,从容的,快乐的)
师:啊,青箬笠,绿蓑衣里藏着是一份悠闲,一份自在。来,让我们静静地站在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吟诵——(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刚才我们通过词去想象,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这是读诗词的好方法。
三、拓展,品出“钓”中情:
师:但是,光想象还不够,读诗次,不仅要读出词中画,还要读出词中人,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想了解张志和吗?
师: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
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这首词哥哥叫弟弟干什么?(回家)
师:你怎么知道的?(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一个字
生:还
师:哥哥在叫弟弟快些回来,我也来催催你们,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生:看你们能不能用词来回答。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不须归
师:弟弟,为何不归?
生:哥哥,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
生:哥哥,我不想去做官了,这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场上的人争斗了。
生:哥哥啊,看到那些官场上的人那么明争暗斗,我实在不想跟他们一起,在这里,我天天在钓鱼,多舒服啊。
师:张志和厌倦朝廷的争斗,留连于山水之间,据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会钓到鱼吗?
生:钓不到。
师:鳜鱼会上钩吗
生:不会
师:张志和却说他钓到很多很多,他钓着了什么?
生:我钓的是自己悠闲的生活。 生:我钓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师:明白了,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张志和就这样直钩垂钓,天天在溪流边,这溪流就成了他的一面镜子,每天透过这面镜子,想着想着,仿佛自己就是跟一些神仙高人在谈话。后来写成《玄真子》。
师: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西塞山…..)(配乐)
四、延伸,研究“钓”之蕴:
师:垂钓,正是有这样丰富的内涵,所以,古人就有很多写垂钓、渔翁的诗词。
(课件出示)《江雪》 柳宗元 (齐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配情景图)
读着这样诗句,看着这样的画面,你的脑中一定有了问号,想问点什么吗?
出示:(柳宗元的生平),读一读,也许你会有所了解。
师:阅读了他的生平后,你对这一钓又了解了什么?
师:柳宗元的这一钓,也许有更多的含义,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你们对诗歌的那份执着和热情,你会读出越来越多的含义。
(齐读:你的脑中一定有了很多问号,请说说。联系他的生平,也许你会有所了解。
师:柳宗元的这一钓,也许有更多的含义,这并不是我们童年纯真的心灵用三言两语便能读透的,就让它做为一个问号保留在我们的心灵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你们对诗歌的那份执着和热情,你会读得越来越多的含义。)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鱼翁 柳宗元
鱼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像张志和一样,他们的生命经历不同,对“垂钓”也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就有了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诗歌。同学们,回去后,我们可以查查资料,联系诗人生活经历,读一读,写一写,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文档为doc格式